高温来袭,你还扛得住吗?
潮新闻 记者 朱平 陈宁 通讯员 方序 陈岩明 祝姚玲 黄春燕
一瓶水浇灭炎热,图源视觉中国明天,出梅,入伏。
这些时段,杭州停车免费。
(资料图片)
随着杭州气温节节攀升,前几天,杭州官宣,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市区停车巡管员开始避高温错时上班。
今年夏天,还是热,而且这热才刚刚开始。
7月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收了该院今年第一例热射病人,一名10岁不到的男孩为减肥,早上九点多室外跑了两公里,又爬了50层楼后,突然倒地失去意识,送到医院一测体温41摄氏度,心跳200次/分,被诊断为热射病。
7月10日凌晨,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诊接到一名神志昏迷,全身抽搐的热射病人,检查后发现患者体温已达40.2摄氏度,心跳145次/分。送他来的工友说,患者从事货物装卸工作,被发现时可能已经昏迷了1.5小时。
温度骤然拉升了才几天,杭州各大医院急诊就陆续接收到了热射病患者。
中暑,成了所有高温引发的健康问题中首当其冲的。
高温天气,图源视觉中国
一
“中暑,排第一位的还是中暑。”谈到高温天最典型的病,几乎所有医生都是这么回答。
作为中暑里最重的一种,浙大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徐善祥对热射病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热射病发生时,就像人体器官“放在微波炉里转了几圈,里外一起加热”。
因为气温加湿度的双高,热射病在南方的发病率比北方更高,但今年北方的高温,让热射病也频繁发生。前几天有北方同行主动和徐善祥聊起了热射病的话题,说今年的病患特别多。
“这个病就是和天气处于持续高温有关。”徐善祥每年夏天都会接触到热射病人,他说这些病人分为劳力型患者和经典型患者。
前者容易理解,虽然高温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的提醒越来越被重视,但像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为维持城市生活的运转,必须在高温下坚守,每年浙大二院都会遇到不少这类病人。
经典型患者,说的则是没有长时间暴露在户外,也严重中暑的。这类患者多数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居住环境不好或平时很节约,孩子来了忙不迭地开空调,舍不得让他们出汗,等孩子们一走,立马关上空调,连开电扇都觉得费电。
正在进行河道保洁的环卫工人 图源:临安城管公众号
这样的老年患者,省中急诊中心副主任苏建明去年就碰到过。
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是被子女通过摄像头发现,倒在家里一动不动,120上门后看到,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家里既没开空调也没开电扇,老人身体温度已经达到42摄氏度,在ICU里抢救了一个多月才救回来。“老人事后回忆,自己以为是感冒,只是吃了消炎药和感冒药,延误了病情。”
在被问到热射病救治最佳时间时,医生们都会强调一个字:快。
二
在6月底,省疾控中心发出的高温天气健康预防提醒中,孩子,和老年人、户外工作者一起被列为高温敏感人群。
7月3日,浙大儿院的门诊量达到了1万7千多,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位。医院门诊部主任王颖硕说,每年门诊部的最高峰都出现在暑假,除了择期手术等原因,高温是高峰的催化剂。
和老人的节约恰恰相反,高温天下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大人舍不得他们流汗、晒太阳,让他们长期处于空调房等密闭环境中,导致缺氧、头脑发胀,以及感冒等疾病的感染。
而对浙大儿院PICU主任医师张晨美来说,儿童溺水是每年夏天要处理的棘手问题,而且这些年的儿童溺水有多起是发生在游泳馆里。
龙峰小学防溺水志愿小队在金狮湖畔立下警示牌 图源:浦江教育公众号
“这几天就接收了两个,其中一个孩子现场抢救了十多分钟,已经出现肺出血。”张晨美说,两个男孩都不大,一个7岁,一个5岁,都是在学游泳的时候发生危险。
“夏天游泳馆人多,孩子发生溺水会有一定的‘隐蔽性’,特别是那些初学者,没有防护能力,一旦呛到水,很容易心跳骤停,悄悄地沉下去。”避免这种意外,大人加强防护是首要的,万一真的发生这种事,张晨美强调,千万不要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时间做心肺复苏,不要间断,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三
高温对身体的伤害当然不只是中暑。
高温天气出现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的门诊量一直处于超饱和状。副院长宋秀祖介绍,这些病人中一半以上都和高温、紫外线及皮肤敏感有关。
户外工作、旅游容易造成的日晒伤,中青年女性好发的日光性皮炎,都是和夏天强紫外线有关。从皮肤角度来讲,气温越高热,越容易诱发皮肤问题,同时,高温环境还助力了细菌、螨虫的生长繁殖,“很多老人夏天喜欢睡草席,如果席子不经常晾晒,螨虫滋生很容易引发丘疹性荨麻疹。”
和防暑相比,很多年轻女性对防晒的认知要领先得多,防晒霜每隔几小时要补充,晚上卸完妆还不忘清洁皮肤。
但宋秀祖看来,夏天过度防晒和过度清洁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正成为夏季多发皮肤病的诱因之一,“一天两三个澡,过度清洁脸部皮肤,都会对皮肤角质造成伤害,把表皮这层天然屏障给弄没了。”所以宋秀祖建议,对于敏感性皮肤来说,防晒还是首选物理防晒,同时重保湿,才是抵御高温对皮肤伤害的好方法。
各种防晒霜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之外,超高的气温还给一些人心理上带去了困扰。有人因为天热而心绪烦乱,被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高温天气引起的情绪反常。表现出来就是莫名的烦躁、容易与人起冲突,严重的还会引发失眠、肠胃不适、心慌等生理反应。
近几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陈正昕接诊了不少“情绪中暑”患者。“对于单纯的‘情绪中暑’病人,医生主要是教给他们一些情绪控制法,比如呼吸训练、冥想以及肌肉放松练习。叮嘱他们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水果,傍晚时出门散散步。”
应对高温时,几乎每一位医生都反复强调了一点:一旦身体感到不舒服,千万不要硬扛。
高温下,请记得,对自己好一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