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在行动|在乡村振兴中挥洒“青春色彩”
作为第五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2017级水土保持专业硕士研究生杜好田已是助力团的“老兵”,因“锅巴镇长”上热搜。
(资料图)
5月23日,在陕西合阳县举行的高校“农林帮扶联盟”理事会一届二次会议暨“乡村振兴主战场 立德树人大课堂”主旨活动现场,杜好田和其他几位研究生助力团代表现场分享着各自的帮扶经验。
2021年,杜好田在镇巴实践锻炼期间,为解决当地土豆滞销问题,他研发出“”彩色马铃薯锅巴,并迅速打开销售渠道,协助企业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1600万的成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团通过开展定点帮扶、促进乡村振兴取得丰硕成果。作为高校“农林帮扶联盟”牵头单位,该校研究生助力团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每个助力团成员的成功帮扶经验正向全国推介……
精准需求规划,细化帮扶“精度”
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终端,助力团成员汇聚青春智慧,帮助打通农业产业链条,化身农特产品代言人,为拓销路集点子,为创品牌谋思路,力促”小商品”对接”大市场”,累计帮销农产品上亿元。
2018年春节期间,研究生助力团电商工作室联合镇巴县百事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129个贫困村收购19800斤香菇、4990斤天麻、1998斤茶叶、4990斤木耳和19800斤有机大米等农特产品,组成研究生助力团大礼包,销售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研究生助力团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专家帮助地方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2021年9月,镇巴第六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挂职期间,发现当地魔芋感染软腐病,相关企业存在产品单一,包装简陋,销路不畅等问题。他积极邀请学校专家帮助解决魔芋软腐病难题,协助企业确定研发产品类型,改善配方,设计包装,研制出独具风味的魔芊酸辣粉产品。
2022年11月,正值镇巴县药用大黄收获的季节,镇巴第七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赵开元利用所学专业研发设计的大黄采收机械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专门针对山区地形研发设计,将单株采收时间从3至5分钟缩减到20至30秒,每亩采收成本可节约400余元。
深化以点带面,提升帮扶“效度”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率先在陕西合阳县探索实施了“三团一队”智力帮扶模式,推动科研生产对接、解农民难题,这一做法在镇巴、西安、城固复制推广,为助力各地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了高校力量。
作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五年来,共有27批402名研究生奔赴农村广阔天地,直接融入农村、面对农业、服务农民;累计协助专家建立葡萄、樱桃、红薯、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示范产业基地10万余亩。
2020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部分省属农林高校自愿组成的高校组团式帮扶协作组织——高校农林帮扶联盟正式成立。实现了高校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合力攻坚,在更好服务乡村振兴需求国家重大战略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表示,作为高校“农林帮扶联盟”的牵头单位,作为开创性组建研究生助力团的涉农大学,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发展思路和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再立新功,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展现担当。
立德树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为了更多更好的帮助当地的村民,2020年6月,杜好田遇到了毕业困惑,为了继续扎根基层继续帮扶村民?他向学校递交了延迟毕业一年的申请,得到导师和学校的支持。
走出实验室,把科学研究做进了田间车间,对于学生来说,从课堂走向社会,走近乡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三农。同年,他的彩色马铃薯锅巴代表西农参加了高校美食PK赛,得知消息的老乡们热情拉票,西农凭借这款锅巴一度冲上榜首。
“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网上评论说,“杜好田把论文写进了帮扶事业里,写在了祖国大地。
研究生助力团成员杜好田:在研究生助力团的实践锻炼中,让我深刻的感受到 专业知识一定要跟社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研究生助力团团长刘璐:在研究生助力团的实践中能实现青春抱负,在各位领导师长的关怀之下,能够在更多的地域发光发热,更展光芒。
研究生助力团团长张少鹏:研究生助力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团结奋斗是这支队伍的本色,助力团在合阳的工作,让我以及团员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广袤的田野乡村之间,乡村振兴已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依托“研究生助力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涉农高质量人才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持续开展调研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得以将知识的力量、科技的能量、青春的活力投入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