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今日最新!驻村四年 难说再见——记古昌镇大青㭎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时学

来源:重庆荣昌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05-26 16:16:30

周时学(中)和村民们在一起

周时学整理农产品


(资料图片)

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古昌镇大青㭎村一如既往地平静。

村办公室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时学敞着门,呆坐在桌前,像是丢了“魂”。

走神之际,门前空荡荡的院坝里闪出一个佝偻的身影。他知道,“絮絮叨叨”的老太太又来了。

86岁的刘国祥听力不太好,平日里几乎没人愿意和她搭茬。老人家“闲不住”,没事总爱找上门,讲一些“陈芝麻、烂谷子”。

“来啦,快坐。”见到老太太,周时学赶忙起身大声招呼。刘国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径直坐下,而是倚着门框,轻声问道:“周书记,真的要走啊?”还没等周时学开腔,她又自顾自地说:“好不容易派来一个好干部,说走就走了,以后谁还愿意跟我说说话……”

说完,刘国祥用袖口擦了擦眼睛。“老人家,咱们所有村干部都愿意陪您说话,我以后也会多回来看望您。”周时学拉着她的手宽慰道。刘国祥张了张嘴,欲言又止,随后摆了摆手,转身离开。

看到老人颤颤巍巍的身影,周时学叹了口气,便锁上了门,打算去村里的产业基地转一转。

刚一出门,就迎面遇上了大青㭎村1社背金坳村民张金花。“周书记,他们都说你要走了。”张金花眼中满是不舍。“没办法,到岁数了。”周时学笑了笑。

“你走了,我们社还得‘干仗’!”张金花看似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以前的背金坳,出了名的“两多”:贫困户多,矛盾纠纷多。村民们全靠几亩田维持生计,常为了“牲口吃了庄稼”“邻里多挖了几锄地”争吵。2019年,周时学来到村里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第一时间为40多户脱贫户争取产业扶贫贷款近70万元,“手把手”指导村民搞养殖,并挨家挨户走访,化解矛盾纠纷。

如今的背金坳,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邻里之间一团和气。特别是脱贫户陈善金,一人养殖30多只羊,成为村民们争相学习的“土专家”。

一场春雨后,大青㭎村产业基地干净整洁的水泥生产便道两旁繁花似锦,平整开阔的高标准农田泛着泥土香,村支部书记刘勇正埋头察看作物长势。看着“老战友”周时学向其招手,刘勇愈发不舍。

“没有他和驻村工作队,我们村根本甩不脱空壳村的‘破帽子’。”在今年上半年驻村工作队年度考核测评工作会上,刘勇一度潸然泪下。在周时学的带领下,大青㭎村利用区级扶持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起了200亩金丝皇菊、500亩花椒等产业,还建成了占地面积900平米、年产量可达100吨的植物油加工厂,形成了“大青㭎”特色品牌。同时,通过土地入股、吸纳就业等方式,建立起利益链机制,实现村集体有收益、老百姓能挣钱。

两年脱贫攻坚、两年乡村振兴,刘勇见到的是一个敢闯敢干的“火车头”。为了卖出自家产的菜籽油,周时学领导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没日没夜跑市场,成功与多家单位食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入驻永立百货、重百超市等商超,2022年销售菜籽油4.9万多斤、营收达60多万元。

两人站上高坡,眺望这个古昌镇最偏远的村庄:近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群众“回家的路”、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通到百姓家门口……

“这四年,为什么你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刘勇问。“我怕组织交代的任务完不成、村里见不到半点起色,心里头发慌,根本坐不住。”周时学答。

“还有三年才退休,再干两年也可以。”刘勇忍不住再次挽留。“我打算在司法警察的岗位上为职业生涯划上圆满句号。”周时学道出了心里话。作为区检察院从业近20年的老干警,他想为本职工作发挥更多余热。

“新一批驻村干部绝对比我们更有能量!”此时,周时学眼中浮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飞龙)

上一篇:

【世界热闻】山东电网并网新型储能规模突破200万千瓦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